这11个下降数据也要向代表汇报!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“数字密码”

浏览:62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19-03-14 分类:新闻资讯

3月12日上午,当29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、2100多位政协委员、3000多名中外记者,现场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,被一个过去极少出现的现象震撼:报告列举了11个下降的数字。

  

这是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成立以来,最高检首次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。打开最高检工作报告,一道数字大餐展现在面前。从绝对数看,报告中的数字使用量空前,全文采用了185个数据,比去年增加38%,这在历年最高检工作报告当中是最多的;从数据的密度看,报告只有19页多点,平均算下来,每页就有将近10个数据。

 


 

值得注意的是,报告列举了11个下降的数字,这在过去极少出现。在报告起草和征求意见过程中,这一“冒险之举”就引来了系统内外人士的惊呼。善意的提醒几乎异口同声:“下降的数字是不是就不要说了?要说也别说这么多嘛!”

 

担心不无道理。在有限的篇幅里,要说清楚数据下降的原因,的确不现实。而如果说不清,会引起社会误解。

 

最高检党组经认真研究认为,下降的数据也一定要如实向代表汇报!要相信代表的专业评判能力。

 

拿出这么多数据,最高检并没有只考虑这次报告本身,而是着眼于长远——工作报告是检察工作、司法工作的重要历史性文献,应该对历史负责,客观准确反映数据升降,使报告真正具有史料价值,20年、30年后还能再现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状况。

 

这样的勇气,不仅体现了最高检实事求是的作风,更是一种制度自信、检察自信、中国法治自信。

 


 

还有一层意思,检察工作许多数据反映的是整体社会治理情况。有些下降,恰恰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。如果办案数据全部都是上升的,反而说明社会治理中存在突出的问题。数据上升,并不必然意味着检察监督更强;数据下降,也不一定意味着检察监督就弱。关键要看哪些数据上升了,哪些数据下降了。

 

“助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,持续严惩暴力伤医、聚众扰医等犯罪,起诉3202人,同比下降29%”在同比下降的数据中,这个幅度也不小。说明什么?

 

在最高检征求社会各界人士代表的意见建议过程中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护理护士李卡带来了四川省的数据。四川省2018年查办的伤医案与2017年同期相比,下降了21%。这一数值,佐证了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数据。惩治和预防涉医犯罪,不仅仅是检察机关在努力,各个方面采取的综合整治措施同样很见“疗效”。合力之下,暴力伤医、聚众扰医等犯罪减少,亦是必然。

   

“起诉严重暴力犯罪、多发性侵财犯罪同比分别下降5.9%、6.9%”,体现的则是犯罪态势的变化。近年来,各职能部门切实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建立起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使严重暴力犯罪大幅减少,检察机关起诉的数量自然就少了。这样的下降数据,应该大书特书。

    

“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1056616人,提起公诉1692846人,同比分别下降2.3%0.8%”这是因为,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、加大审查把关力度,在受理审查逮捕、审查起诉小幅上升的情况下,由于不捕、不起诉增加,所以实际批捕、起诉案件都下降了。

 

 

有的数据下降反映出有关机关工作质量不断提高。比如“监督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同比下降36.8%”,体现出社区矫正监管措施更加完善。“职务犯罪不起诉率、退查率同比下降9.537个百分点”,体现出监察委和检察机关办案质量较高。

 

有的数据下降则确实表明工作需要加强。比如,“提出行政抗诉同比下降15.8%”,要看到行政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提高、法院行政审判更加规范、法院再审程序把关纠错功能进一步发挥的因素,更要看到行政检察投入不够、能力不足等因素,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力度。

 

向代表全面、客观、真实地报告下降的数字,彰显了检察机关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责任担当。在全国两会上,面对全世界的目光,向人民代表和人民这样报告检察工作,也是一次庄严的宣誓和承诺。